研究生风采

优秀博士标兵|周浩——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6日 来源:土木研华 作者:周浩

周浩,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新型结构体系与性能提升技术。博士期间曾获: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2019年欧博官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推荐参评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欧博官网第十四届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学术十杰、土木十杰。硕士期间曾获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及三次一等学业奖学金。

从研一进入蒋友宝教授课题组开始,周浩就在每个阶段都给自己定计划与目标,“既要做长期规划,如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也要制定短期计划,如这个月将要完成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正是在蒋老师的影响下,我也给自己研究生生涯做了些规划,以目标为导向,如学习哪些软件、发表多少篇论文,申请多少项专利等,进而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当然,要达到目标可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必须付诸行动才行,没有时间的投入是不可能做出高质量成果的。所以在此期间周浩也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做出取舍,一些不必要的课余活动就他尽量不参与,如兼职、玩游戏等。总的来说,他在硕士阶段所设定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对于博士阶段,他认为自己则还远远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既然选择了读研究生,科研就是最本职的工作。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周浩说:“研一主要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但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软件、阅读文献等,慢慢进入科研的状态,并提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当然,如果是导师给定了研究方向,那自然是更好,但像文献阅读的工作是贯穿整个科研生涯始终的。记得杨永斌院士曾说过,他在导师给定课题后,沉浸在图书馆中将该领域100内的所有文献全看完了,梳理出该领域众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这种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研二是最重要阶段,也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这一时期周浩认为我们应该掌握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及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争取发表一些高水平论文或申请专利,这样对后面学位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研三阶段的重心则主要就是完成学位论文和找工作了。此外,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还要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无论是自己课题组内部研讨还是参加学术会议,一定要多参与,并把握机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人分享探讨,结识一些青年学者的同时,也可能会碰撞出新的idea。”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但具体如何去创新呢?习主席说过:“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所以周浩提到,我们首先要沉浸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多看文献、多思考、多交流,并一些探索性的工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我们的科学思维也得到了升华。但他也认为做科研考验的更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可能并不会让你成功。比如说,很多同学的散漫态度往往导致研究进展缓慢,执行力决定差距,再好的课题若完成不了,也只是纸上谈兵。周浩分享一个人的小习惯,“每天晚上熄灯后不忙着睡,这种安静的环境很利于思考。在脑海中梳理下白天所遇到的问题,找找新的角度,第二天醒来后再去尝试,可能问题就解决了,效率很高。我个人一些专利的想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很好。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那就是思考深入了就容易失眠。”

疫情期间,周浩也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按往年的计划,原本正月初几就会回到学校开展工作,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打乱了大家的计划。在这段特殊时期,一方面务必居家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另一方面做好长期在家开展工作的准备。在蒋老师的鼓励下,课题组每人月初定好本月的工作计划及目标。同时,在团队群中建立每日打卡制度,早上定好本日工作计划,晚上考察工作进度。并通过电话与视频会议等方式,与我们保持着较为高效的交流与讨论。这种方式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在克服困难开展各项工作。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论文的计算分析与撰写、专利申请等方面,每一项工作蒋老师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让我们获益良多。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相信只要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在战胜疫情的同时也将取得丰富的成果。”

最后,周浩也寄语长理学子:If you wept for the missing sunset, you would miss all the shining stars.(如果你为错过日落而哭泣,那你将会错过闪烁的繁星。),送给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图文/周浩 审/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