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官网文明办、党委宣传部主办
当前位置: ABG欧博 > 校园文化 > 正文

文明动态

校报专论: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与使然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8日 作者: 点击:

作者:理 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每个党员干部有两条生命:一条是自然生命,一条是政治生命。前一条来自于生身父母,其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生身父母的遗传基因;后一条来自于衣食父母,即人民群众,其寿命长短取决于人民群众这个基石。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性锻炼活动中,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实践的主要对象和贯彻主体,要永葆其政治生命的生机活力,就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其自觉践行的必然与使然。
  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在于:它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是淬砺政治品性的客观要求,是形塑人格魅力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工作拓新的力量源泉。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规律。首先,人民群众是土壤基石。人民群众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立足之基,生长之壤。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地位与政治根基的认同支持度,是我们党员干部能否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外部环境的考验,能否巩固其长期执政生命的根本。其次,人民群众是阳光雨露。党员干部经常在人民群众的“太阳”照射下,可增强其“免疫力”,可以昂扬其“朝气正气”。另外,党员干部根植于人民,沐受人民群众的雨露成长,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得到洗礼升华。第三,人民群众是察己明镜。汉代王粲曰:“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正如《史记》所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以人民为镜,就能检验党员干部为政的形象与得失,就能看到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群众忠不忠、工作方向对不对、作风正不正、方法好不好。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淬砺政治品性的客观要求。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性指明了方向。为此,党员干部一要把理想信念高举“头”顶。这需要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的真信、深信与坚信度,增强政治定念、定见与定力,保持其政治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二要把为民宗旨深烙“心里”。古人云:“得民心者一呼百应,失民心者一事无成。”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干部政治品性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取舍的关键点。三要把务实发展紧抓“手”中。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可能犯的最大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空谈当作事实,把虚假的表面现象当作实质或某种重要的东西。而要克服此致命错误,就在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四要把担当责任勇扛“肩”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为官须尽责,党员干部就是责任,这个责任就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勇于把压力担当起来。五要把虚妄名利远抛“身”后。党员干部数英雄、论成败,最后取决于是否恪守“清廉”品格,是否在为民用好权,不与民争利。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形塑人格魅力的必然途径。我们党员干部有两种强大的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党员干部人格魅力的塑造需要涵养气质,需要走进基层,吸纳地气。为此,一要塑造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大海能容,以其善下之,这是党员干部虚怀若谷、包容吐纳的基本品质。二是塑造止于至善的道德情操。“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生万物”,党员干部一定要善待组织与事业、善待群众与同志。三是塑造民主公正的工作作风。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能否弘扬正气,其引领的事业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与全力支持。四是塑造团结和谐的共事精神。团结出力,和则相生,和谐共生。是故《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实现工作拓新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坚强后盾和工作拓新前行的力量源泉。第一,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正如列宁所说,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其次,人民群众是攻坚克难的源泉。毛泽东说,依靠群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一事无成。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困难险阻。再次,人民群众是工作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决定力量、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社会实践的主体,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最及时、感触最深刻、理解最全面,始终是我们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抗战年代创造的游击战、地道战,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无不闪耀着群众创新精神的智慧与光芒。
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使然包括:群众观点是根本,群众情怀是动力,群众工作是关键,群众作风是保证。
群众观点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有群众信念,弄清“来自谁”。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来自人民群众,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群众信念。其次,要有身份意识,弄清“我是谁”。党员干部要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但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弄不清“我是谁”的党员干部并不少见。刘云山同志指出,现在有的人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这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再次,要有群众主体意识,弄清“依靠谁”。成就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力量。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靠山,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最后,要有群众立场,弄清“为了谁”。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站稳群众立场,就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要坚持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帮其所需、办其所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群众情怀是动力。“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对待群众的情感,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与群众观点。为此,一要把群众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做共产党员。”党员干部要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那样感受民意,以心换心、真诚相见。在群众这一亲人面前,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二要把群众当恩人。对党员干部来说,最需要感恩的是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作为衣食父母,养育了我们的党、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是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离开了人民群众,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支撑,就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三要把群众事当家事。以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之事始终摆在首要位置,带着真心诚意去听民声、察民情、谋民事。正如郑板桥诗描述的那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群众工作是关键。要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就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科学机制,这要求党员干部一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政策制定时,要坚持民主精神,按照民主程序,听实情、悟实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在政策执行时,要坚守群众精神,以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为落脚点,在“同频共振”中聚民心。二要正确处理“知行”关系。要把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做到亲知基层、深知基层、真知基层;同时,知要与自觉行动相结合,使群众观点、群众情感、群众工作能落地扎根,深入落实到为民务实中去。三要正确处理“严实”关系。古往今来,因严而廉、因实而兴,举世皆然。身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廉字打底,干字当头,务必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严把小事小节关,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脚踏实地、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不搞“假大空”,发扬认真精神与钉钉子精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取得群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