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下午7点30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吴兆路应欧博官网邀请,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一场以“清代前中期文学思潮的嬗变”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文新系成松柳教授主持,来自文新系各级研究生、本科生、部分老师,共一百多人参与聆听了本次线上讲座。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集大成的总结时代,吴兆路教授用宏观的视角从清朝的政治发展变化切入,联系到清朝前中期思想文化的变化。
首先,清初在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王朝一边进行武力征服,严加控管思想文化,一边又以各种手段笼络人才,这个由少数民族主政的王朝并没有使中国传统文化断裂。吴兆路教授总结了清前期诗、词、文、小说等各种文学现象的发展状况。然后以王士禛的《秋柳》四首为例具体分析了清初的诗学思潮从明清之际的哀怨痛哭之音转到顺、康之际的温厚和平之音的诗风变化,指出清朝前期的文人理智上认同满清统治,而情感上眷顾故明,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其实也是一种现实利益与内省深处建立在民族情感之上的道义之间的矛盾。
接着,吴兆路教授分析了清朝中期学术文化思潮的“回归”和“穴结”,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伴随“盛世”的到来而悄然出现的。这部分内容吴兆路教授围绕《四库全书》的纂修展开,娓娓道来,重点分析了参与《四库全书》编纂的一个重要人物纪晓岚“至性至情”、“平心而论”的文学思想。同时把乾隆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上主要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放在一起作了一个比较,说明西方工业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而此时清朝还陶醉在“天朝上国”中。
最后吴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做了一个总结:清朝前期主要以明朝遗民的文学为基础,后半段开始出现伤痕文学,步入中期以后,社会稳定,经济有了大幅度发展,加上乾嘉汉学的影响,文学创作逐渐有了更多清朝的文化特征。
在讲座过程中,吴兆路教授思路严谨,贯通古今中外,体现出深厚的学问修养。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并得到吴兆路教授耐心的解答。成松柳教授评价吴兆路教授在清朝大兴文字狱又大兴文教这样一个复杂交纠的情况下,抽丝剥茧,又放在世界文学视角下,把清代前中期的文学思潮与创作的变化梳理地清晰明白;同时在学术研究上,也给了正在求学的学生以很好的启示。
本次讲座确实是一场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学盛宴,促进了同学们对于学术问题和学术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文/张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