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院研究生对中国传统书信格式的认识,11月27日晚,我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贵全博士为欧博官网第十五届研究生“云影讲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讲坛暨2023级研究生入学文明礼仪专题学习作名为“中国传统书信(尺牍)格式概要”的学术讲座。讲座在云塘校区文科楼B203举行,我院一年级、二年级各专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此外,其他学院的部分学生也参加了讲座。
文老师首先介绍了传统书信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出,传统书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即使从实用性上来说,虽然电话、社交软件等现代通信方式由于其便利性逐渐取代了传统书信的地位,但传统书信表述形式有时仍有用武之地。
紧接着,文老师简要介绍了传统书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他指出,由于早期文字的主要载体是龟甲与青铜之类的较珍贵材料,所以最初没有私人书信。《左传》中记载的《叔向使贻子产书》《郑子家遗赵宣子书》《子产遗范宣子书》等也都具有公函性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简牍逐渐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这时私人书信开始出现,即所谓“尺牍”。而随着帛作为文字载体的普及,私人书信大量出现。文老师列举了古诗十九首中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例子,“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虽然纸张普及,但尺牍、尺素、双鲤等作为书信的名称依然广泛使用。
随后,文老师指出,中国传统书信素来讲究谦己敬人,适当的礼貌用语不可缺少。他重点介绍传统书信的起首结构(称谓敬辞、爱慕敬辞、邀览敬辞)、结尾结构(祝颂用语)、落款结构(署名谦辞、启禀用语),以及面对不同对象身份(长辈、平辈、晚辈)如何选择适当的敬辞与谦辞的问题。文老师特别指出,很多敬辞特别是部分爱慕敬辞已不太适合当今时代,但如“尊鉴”“惠鉴”“青览”等邀览敬辞及“敬上”“谨上”“谨白”等启禀用语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最后,文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传统尺牍经典。如《曾国藩家书》《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小仓山房尺牍》《鲁迅书信》等。
(图、文/张玥卓 审/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