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当今国内对于中国古地图的研究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但其中对古地图中的地物符号演变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在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可以发现,对地物符号的演变缺乏系统的研究,只是有大量零碎的提及。近年来相关科研人员已经在对中国古地图的探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关于地物符号都有许多提及,这些都可以从国内相关报道中得知,例如郭庆胜对古地图符号的研究涉及了原始期,远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并且每个时期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研究;姜章道则对中国古代地图的画法做了深入地探讨,突出成就体现在“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上,“计里画方”是古代制图最常用的方法,这也是我国古代地物符号演变的高峰和特点,它是我国古代地图最初涉及比例尺概念的制图方法,是比例尺出现的萌芽。韩朝阳对明清时期地图地物的视觉表达方法进行分析,这个时期,地图地物符号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地物符号已经形成了系统,一些常用的地物符号已经形成规定,从现代地图中还能找到当时的缩影;高顺祥发表的“中国古代地图中河流图例应用中”从多方面阐述了河流这一地物符号的演变;除了以上叙述的几例研究成果,对单个地物符号的研究还有很多,但总体来说缺乏将他们联系起来系统研究的项目,因此,在中国古地图地物符号演变的这一研究项目中,还有大片的未知领域等待着研究者去开发,在这一项目上正需要着大量的科研力量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郭庆胜. 古地图符号的分析[J]. 地图,1989,02:19-22.
[2]姜道章. 论传统中国地图学的特征[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03:262-272.
[3]韩朝阳,马晨燕,刘樯漪,李永波. 明、清、民国时期地图要素视觉表达方法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1:68-76.
[4]高顺祥. 中国古代地图中河流的图例运用[J]. 中国测绘,2009,02:76-77.
[5]姚雨露. 中国古代地图中桥梁图例符号之浅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8:205-206.
[6]钮仲勋. 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及其成就[J]. 天津师院学报,1980,03:70-76.
[7]黄桂蓉. 试论中国地图的起源与发展[J]. 南方文物,1997,04:92-101.
[8]陈恩星,莫军凯,杨江,王淦毅. 从放马滩图和马王堆稀世地图看地图发展[J]. 中国地名,2011,02:52-53.
[9]高文娟. 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述略[J]. 图书情报工作,2011,19:142-147.
[10]齐清文. 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脉络探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1:2-13.
[11]王家耀,安敏. 地图演化论及其启示[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03:157-161.
[12]安敏. 中国古地图研究综析[J]. 测绘科学,2012,05:53-54+102.
[13]卢良志. 中国古地图起源探讨[J]. 测绘学院学报,2002,03:227-229.
[14]姚雨露. 中国古代地图中桥梁图例符号之浅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8:205-206.
[15]曹婉如. 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理论和方法初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03:246-257.
[16]丁传礼. 我国古地图的绘制[J]. 测绘通报,2001,01: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