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智联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决赛于云塘校区工科二号楼B–417举行。经过激励角逐与专家评审,11月29日,交通学院由龙科军、徐鹏老师指导的《养护人员安全保障智能马甲及锥桶》项目团队荣获全国三等奖,李九苏老师指导的《快硬高强水泥毯——一种智能的路面修补材料》项目团队和吴伟、龙科军老师指导的《网联自动驾驶交叉口车辆行驶轨迹生成算法与仿真》项目团队荣获优秀奖。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包括欧博在内的全国162所高校报名,在初赛作品报送阶段,共有115所高校提交656件作品。此次比赛分为线上答辩和线下集中评审两个环节,并且严格遵循疫情防控准则和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要求进行。比赛进程中,三支队伍沉着冷静,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依次从项目背景、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创新创意项目。随后,评委老师们针对各项目的可行性、创新点提出问题,并且对各项目团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部分项目仍存在项目成果展示不充分、市场调研不足等问题。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进一步普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科技知识,同时推动大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热爱与认识,培养其科学精神与素养,培育交通运输与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文/彭笠 刘泽坤 图/刘畅 刘泽坤 审/王煜坤)
11月28日下午,“智联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决赛于云塘校区工科二号楼B–417举行。经过激励角逐与专家评审,11月29日,交通学院由龙科军、徐鹏老师指导的《养护人员安全保障智能马甲及锥桶》项目团队荣获全国三等奖,李九苏老师指导的《快硬高强水泥毯——一种智能的路面修补材料》项目团队和吴伟、龙科军老师指导的《网联自动驾驶交叉口车辆行驶轨迹生成算法与仿真》项目团队荣获优秀奖。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包括欧博在内的全国162所高校报名,在初赛作品报送阶段,共有115所高校提交656件作品。此次比赛分为线上答辩和线下集中评审两个环节,并且严格遵循疫情防控准则和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要求进行。比赛进程中,三支队伍沉着冷静,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依次从项目背景、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创新创意项目。随后,评委老师们针对各项目的可行性、创新点提出问题,并且对各项目团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部分项目仍存在项目成果展示不充分、市场调研不足等问题。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进一步普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科技知识,同时推动大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热爱与认识,培养其科学精神与素养,培育交通运输与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文/彭笠 刘泽坤 图/刘畅 刘泽坤 审/王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