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博官网 > 学习案例 > 正文
学习案例

欧博官网:课程思政赋能基础建设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来源:

一、工作概要

欧博官网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长期致力于培养基础建设行业“卓越工程师”的地方高校。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行业办学特色,持续提升工程教育优势,坚持“底色、本色、特色”一体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社会实践砺行”大思政格局,建设了“三全育人”与工程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一条主线贯通,“融入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富含思政元素的工程课程体系”两大课程体系支持,“思政培根、专业夯基、实践强能”三大路径协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基础建设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卓越工程人才,是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为办好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典型经验。

2012年,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工作,开始成果研究;2012—2013年,欧博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9个专业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2017年,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学校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系统总结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条主线贯通,“融入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富含思政元素的工程课程体系”两大课程体系支持、“思政培根、专业夯基、实践强能”三大路径协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全面推广该模式;2018年起,先后印发实施“课堂教学规范”“课程与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教职工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等,将该模式落实落地。

历经10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理论实践成果,发表论文78篇,出版10 本理论辅导教材、6本课程思政案例集、4本工程伦理通识教材,培育了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位全国优秀教师。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373项,位列六轮总榜第57名;获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成了集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于一体5000平方米的教育基地。2022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简报和湖南教育快讯予以推介。2022年5月,“课程思政赋能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工作亮点

1、成果特色:构建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社会实践砺行”大思政格局。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基础,以17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依托,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社会实践砺行”大思政格局,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条主线贯通,“融入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富含思政元素的工程课程体系”两大课程体系支持,“思政培根、专业夯基、实践强能”三大路径协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图1)。

   

1课程思政赋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图

2、培养理念创新:提出“底色、本色、特色”一体化的培养目标,创新性回答了基础建设行业“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性问题。

学校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底色、本色、特色”一体化的培养目标,解决了如何筑牢人才理想信念“底色”问题、如何提高工程人才专业能力“本色”问题、如何锤炼基础建设行业卓越工程人才“特色”问题。通过实施思政课“打底”工程、构建融入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打造精彩“信仰课堂”,涵养学生爱党报国情怀,砥砺工程报国志向,擦亮工程人才理想信念“底色”;通过强化前沿知识传授、创新意识培养、专业品质磨炼,夯实工程人才专业能力“本色”;通过湖湘文化熏陶、工匠精神激励、工程实践锤炼,彰显具有浓郁“湘味”“动手能力突出”的工程人才“特色”。

3、育人模式创新:构建了“一条主线贯通、两大课程体系支持、三大路径协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性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路径问题。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真正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构建了“融入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富含思政元素的工程课程体系”,搭建课程赋能平台,形成了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课程育人效应(图2)。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立德树人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着眼专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创建“主渠道与主阵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格局,创新性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路径问题。

                           

图2 基础建设行业卓越工程人才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4、教学实践创新: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载体、延伸教育内涵,提高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把“工地”搬进课堂,打造桥梁红色基因讲堂、红色建筑建模赛等系列特色课堂,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成果、新工艺工法,以及形成的精神、涌现出的先进群体故事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把课堂搬进工地,走进工程现场,深度了解施工规范、工艺流程,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厚植学生工程报国情怀。建设“三全育人”与工程教育基地和工程模型实习基地,拓展教学载体,打造具有集成效应的“移动思政课堂”,沉浸式地感受大国工程的辉煌成就,提高课堂的贴近度、生动性、实效性。

5、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赋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工科类学生100%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5435 项,其中首届“互联网+”大赛金奖2项。学校居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第22 名。毕业生以思想过硬、专业扎实、动手能力强著称,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是国家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80%以上的学生主动奔赴基层一线,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建设行业输送了大批卓越工程人才,为“中国建造”贡献了“长理力量”。一大批校友奋斗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洋山深水港、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以及科伦坡港口城等“一带一路”工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0余次报道学校育人成果。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三种精神”闪亮超级工地》为题报道校友奋战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开放式”课堂培训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等为题报道欧博思政课,该活动被教育部纳入“一省一策”集体行动任务清单。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以《一位教高数的“思政课教师”》为题报道欧博课程思政教学事迹(视频播放量超1.3亿次 )。多位国家领导人和湖南省委领导先后来校视察,高度肯定欧博育人成效。

三、经验总结

学校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实施“打底工程”,构建了具有“工程报国”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赋能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底色亮、有情怀、敢担当”的时代新人。总结建设经验,在于“始终”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始终坚持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大思政”格局

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党委行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引导支撑、校院两级协同发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深入推进、“四个协同”与时俱进、“五大课堂”齐头并进的“大思政”格局。欧博党委书记付宏渊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6次提到思政建设,要求“推进底色亮工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打底工程,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湖湘文化红色基因,植入大学生的思想灵魂,致力于培养更多富有湘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始终牢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吃透”理论,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关注焦点和堵点,建设难点题库,进行集中攻关,廓清学生认知迷雾,提升思政课的引领力;“摸准”学生,把握“平视一代”的思想特点,讲授方法推陈出新,“对话”代替“训话”、“互动”代替“被动”、“研讨”代替“说教”,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把住”热点,紧扣建党百年,将《觉醒年代》《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长津湖》等影视作品引入课堂,置身大变局,重温大历史,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如盐入味、咸淡相宜,学生普遍反映“对口味”“很解渴”。

3、始终把握“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

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立项建设了245门“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实现由点到面的全覆盖。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基础课程思政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精神、家国情怀、工程伦理等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结合校友参与的“抗冰复电”“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等实例,将专业课讲出了“思政味”。三是始终注重“课堂内外联动”。让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工程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依托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在总学分中占比超过25%。

4、始终紧扣“五个要素”开展教育教学

坚持全要素互融并重,围绕学生,紧扣“教师、专业、课程、教材、课堂”五个关键要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通过修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全方位多路径将课程思政内化为常态化教育教学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落实到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讲义中。二是加强课程、教材(案例)建设,在校级金课、省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等梯次课程建设中,着重支持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或课程群)、教材或案例、教学平台建设等。三是加强示范引领,党委书记等学校领导带头为新生开讲思政第一课、“万人思政课”,院长(系主任)讲专业思政第一课,课程负责人讲课程思政第一课等,带动广大教师自觉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全面提升育人能力,真正实现“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会育人”。

5、始终秉承“多措并举”促成效

创建多层多维评价体系。构建“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课程—课堂”4个层级、“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育人效果”6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持续强化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搭建相学相长平台。举办校院两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展示活动,让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同台切磋“思政”教学;承办湖南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湖南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会议等,先后吸引了省内外100余所高校1.5万余名教师线上线下参会,籍此交流互鉴、博采众长,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