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能动学院:“一体两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
    2023-08-12 16:59     (点击:)

    一、工作概要

    欧博官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有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现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并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I类特色专业1个、湖南省重点专业3个。在校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1900余人。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学院稳大局、促和谐、谋发展的重点工作落实落细落深,做到民族团结工作与学院重点工作“同谋划”,探索构建——以思想引领为根本主体,以生活帮扶和成长辅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育管理机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技能培养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少数民族学生250人,包括研究生36人,本科生214人(含内地高中班、民族地区协作计划),其中2019级招生43人(占招生人数11.25%),2020级招生46人(占招生人数12.1%),2021级招生57人(占招生人数11.22%),2022级招生68人(占招生人数10.46%)。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学院党政办、教务办、创新办协同,形成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合力。学院在读63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混合编入4个年级52个班级内,各班级由班主任主管,并指定1名辅导员专门负责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工作亮点

    学院以问题为导向,率先探索构建——以思想引领为根本主体,以生活帮扶和成长辅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育管理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引领持续发力,不断擦亮少数民族学生政治底色

    1、强化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结合湖南红色文化阵地优势条件,采取上党课、上团课、观看红色影片、学习英模事迹、赴红色教育基地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效利用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体验式教育、升国旗仪式等活动震撼学生心灵,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吸纳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实施新疆籍少数民族单列入党计划,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注重吸纳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强化党员示范作用。近三年来,共有11名少数民族学生自愿参军献身国防事业,12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校民兵连;8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6名少数民族学生发展为党员,54名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28人。

       

    图1 能动学院新疆籍民族学生赴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开展学习实践

    2、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强化少数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意识,是铸牢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团结拼搏共筑梦”主题班会、少数民族学生政策宣讲会、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特产交流会、民族文化节、“一带一路”志愿服务团、寒暑假家访等活动,将“五个认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活动中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从思想上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民族发展政策,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近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

                               

    图2 欧博官网民族文化节

    3、凸显先进典型示范。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不仅是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关系纽带,也是依靠自身优异表现带动身边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标兵榜样。学院注重挖掘宣传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少数民族学生的先进事迹和社会实践成果,帮助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向优秀靠拢、向榜样看齐。同时,学院全面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了“一带一路”志愿服务实践团。通过开展走访入户慰问、普通话教学服务、国旗下亮剑发声等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坚定信念。

    4、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秉持“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理念,通过“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切实传递民族文化思想。学院将院办设计与民族思想教育相结合,丰富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图3 志愿团在吐鲁番当地小学发声亮剑:党的政策宣讲,讲身边的故事

    (二)成长辅导久久为功,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

    1、精准开展成长辅导。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团体辅导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信心。“思想提升”团体辅导厚植爱国爱家爱校情怀;“心理适应”团体辅导提高适应力;“学业发展”团体辅导增强学习信心,疏解学业压力;“寝室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融洽寝室人际关系。开展细致深入的个体成长辅导为特殊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图4 学院开展新疆籍少数民族新生生活分享会

    2、持续开展学业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适应性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将学业帮扶贯穿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全过程。一方面,坚持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双线并举”。在准确把握学习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征、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基础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优化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砥砺坚韧品性,利用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政策要求,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将个人学业与民族团结、成才报国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坚持教师指导与朋辈帮扶“双向发力”。学院领导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定期与少数民族学生面对面交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学业特别困难的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每周进行答疑辅导。由班干部、学生党员带头,为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安排一对一朋辈帮扶,通过梳理课程重点、讲解课后习题、开展章节测试、面对面答疑解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3、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学院专门制定《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实施方案》,开设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培训班,包括“毕业生求职十大职业能力解析”、“复合型、十字型人才培养解读”、“校园新闻写作速成记”、“办公软件应用的新世界”、“社交礼仪”等培训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就业分类指导,提高帮扶针对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于找工作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院领导访企拓岗,精准推荐,确保少数民族学生100%就业。

                               

    图5 学院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团体职业生涯规划

    (三)生活帮扶细致入微,帮扶落实到实处、细处、紧迫处

    1、助困——在资助政策上“做倾斜”,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除国家下拨的贫困生补助和特有的新疆学生补助外,还对家庭困难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临时困难补助政策上做适度倾斜;“寒衣发放”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困难;持续多年在寒假开展的“一张火车票”计划,帮助家庭困难的新疆籍学生购票返疆,减轻经济负担,有165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72人次)获得帮助,金额累计达75938.5元,覆盖达总人数的70%。

                               

    图6 学院连续五年开展“一张火车票”寒假回乡补贴

    2、尊俗——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尊重他们的节日。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巡展、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受地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鼓励学生从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持续扩大“民族文化节”“民族风情节”等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校领导、学院领导、辅导员陪伴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尽情高歌,欢畅舞蹈,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3、暖心——辅导员、班主任“三进”,拉近师生距离。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当中,随时、方便、准确、详细地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在关怀的过程中做到尊重但不放纵,关心但不溺爱,从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帮助。学院定期开展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鼓励学生畅谈理想,互助生活困难。

    三、经验总结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一体两翼”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中,在做好思想引领“夯基”,成长辅导“赋能”,生活帮扶“解困”之外,其育人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之中:

    (一)与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坚持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构建了管理、服务、教学、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网络,以及从入学时的“五个认同”——学习过程中的学业帮扶——就业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全过程育人体系。始终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生命线,坚持将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懂得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家乡和父母。通过精准帮扶,学业这块少数民族的最大短板得以克服。73.6%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中获奖;24.4%的学生获得专业奖学金26.5%的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16.3%的学生通过计算机二三级考试30余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图7 “一体两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获湖南省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与省级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运用相结合充分运用学院“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省级特色成长辅导室,专门开辟少数民族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方向,通过专业师资和技术,形成了以职业认知为前提、专业能力为基础、通用职业能力为重点“三位一体”职业发展能力提升体系。近三年学院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达100%。通过全方位的关怀与辅导,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18%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获各级各类荣誉、表彰的学生超过40%。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典型,祖丽胡玛尔·塔依尔获2018年“创青春”国赛银奖、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第一届“励志成才好学生”提名奖玉米提江获得湖南省演讲比赛一等奖;马志强湖南省征文比赛二等奖。

    (三)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于2018年成立“一带一路”志愿服务实践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年来,共有36少数族学生分别去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地区的23个乡镇,累计志愿服务500多个小时。他们组织国旗下“发声亮剑”行动,向村民们宣讲团结发展思想;他们走访哈拉奇乡的所有居民,切实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难处,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当地村委会负责人;他们宣讲十九大精神以及党和大学的资助政策,给当地村民分享自己在大学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开展普通话教学,以讲故事等多种形式鼓励孩子们大胆开口讲普通话;他们帮助青河县分类整理与上架图书馆的各种书籍,为热爱学习的村民们提供了便利。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少数民族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彰显了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与专业行业相结合。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和企业资源,主导研发和设计了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吐鲁番光热资源,具有100%绿色能源利用、100%零碳排放、100%离网运行的特点,是吐鲁番湘吐热经济产业园落地的首个示范项目,通过该示范工程引导学生爱行业、爱专业、爱学业,拿出勇气和干劲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学院赵斌教授带领学生赴西藏开展能源高质量发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西藏地区能源发展现状和不足,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积极探索提升西藏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举措;倾听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红色故事,了解西藏特有的民情风俗;领会西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承,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坚定同学们矢志奋斗,为国家新能源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图8 我院主导研发和设计的吐鲁番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示范工程

    我院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主义教育主题教育和民族文化艺术节的浸润作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