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工作概要
自2017年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以来,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确立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通识能力、 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为一体,“课堂教学、实验实训、 校园活动”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构建“厚实基础+科技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全员育人机制。通过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实践、实训渠道,将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设定为本科教育中心目标,培养的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发展潜力大。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电子信息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是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该目标为指引,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现状及我院的实际办学资源。充实优势专业、提升特色专业、优化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与学科体系,努力使我院成为专业特色鲜明、优势专业突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欧博官网高水平二级教学院。依据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结合湖南省内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我院的实际办学资源,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应对新高考政策的改革,积极整合学科性质相近的电信、电科和光电3个专业,在原来“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基础上,2019年实现了3个专业按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招生和培养模式。物理学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按专业招生,物理学专业授予理学学位,人工智能专业授予工学学位。在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每学期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报告申请的方式进行微调,以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建设高水平实践平台和实验中心,建立了由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模式。明确指导老师职责,强化实验课程、课程实验、阶段实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指导,实施过程监控,组织开展相应的考评考核。建设实践教学虚拟平台,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环节的教学,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融为一体,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学院注重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实践教学,采取多种灵活的项目合作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校企合作项目。此外,我院建立了由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常年全天对全院学生无条件开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光电竞赛中取得了多项奖项。
二、工作亮点
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亮点是依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以党委顶层设计并实施的《物电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抓手,构建“厚实基础+科技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全员育人机制。近年来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实践、实训渠道,将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设定为本科教育中心目标,培养的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发展潜力大。
学院近几年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其中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仪器设备总投入约300万元;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室的建设,总投入近700万;地球辐射带电磁环境实验与验证系统:2500万;智能检测、电路分析与可靠性测试平台:900万;极低温和强磁场低维材料制备和表征系统:800万;学院紧密结合三高四新战略地位和使命任务,积极布局学科专业,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了湖南省交叉学科门类学位点零的突破。“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喜获校级立项,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主动参与组建湖南省量子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传感器产业促进会(副主任单位)和湖南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通过校企合作,主动服务产业需求,为企业点对点输送人才。先后走访株洲硬质合金集团、中国电科第48所,湖南三安半导体、湖南进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湖南头部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以党委顶层设计并实施的《物电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抓手,构建“厚实基础+科技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立项《二维多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34个本科生科研提升项目,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工作室,立项《TOF 三维成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12个第一批创新项目,依托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等赛事,立项了33项创新项目。2005年成立了欧博官网第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一大校园竞赛品牌(“物电杯”电子设计竞赛)两大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群)三大学生创新协会(机器人协会、智能飞行器协会、智能小车协会)。
近五年,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的学生人数470人次,其中国家级学科竞赛128人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57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22年学科竞赛成绩大幅度提升,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三、经验总结
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学院狠抓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和平台支持。将理科楼C104设立为“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开放性实验室、学院创新创业展示基地、学生创新创业讨论空间、学院创新创业路演场所、电子器件通识教育场所。基地依托学院组建的“物电学院电子创新协会”进行学生自主管理与运行。实施“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带低年级”的培养模式,由学生自主开展各类培训及创新活动。学院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建立了分年级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四大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项目、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方面有很大进步。
经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分别从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学院网面积累实验费划拨专款,成立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基金”,专门用于学院全程导师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同时引入校友资源,将校友捐赠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奖励,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
聘请专业教师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管理,聘请贺慧勇教授、唐清善、白创老师为基地创新创业导师。同时,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升级电子设计大赛国赛题库和企业题库,组织新进博士进驻创新创业基地,一对一指导项目训练。为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学院设立教师“三全育人”激励政策,对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学科竞赛及项目指导进行奖励。在基地的创新和培训活动的指导方面,基地除了聘请专业教师以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做培训与指导外,尤其重视培养、聘任本院毕业生回校担任基地指导教师。学院多位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的毕业生被聘请回校担任基地指导教师。基地每年免费培训近60余次,1800余人次,开展的“物电杯”电子设计创新竞赛等已成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优秀校园品牌活动。
不断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开设《创业基础》、《创新课堂》、《电子类专业实践训练》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已覆盖学院全体学生,获益人群达到每年1200余人次,五年累计已经达到6000余人次,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课堂,深入人心。2019年白创老师负责的《基于深度学习的AI应用创新实践课程》获得学校第二批创新创业课程立项。
学院积极培育优秀双创项目,狠抓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地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候邀请专业老师开展专业培训,在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创新创业项目,近5年累计培育精品创新项目团队100余支,参与人员覆盖大一到大四所有学生。学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来设计和安排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此外,学院还会定期为学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讲座和座谈会等活动,引领学生了解最新的理念和技术,以及市场最新趋势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
学院组织了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项目,支持学生完成各种项目开发和落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成果。其次,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此外,学院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也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成果的有效落地,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