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刘艳平
报告人所在单位: 中南大学
报告人职称/职务及学术头衔: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下午14:30
地点:理科楼B413
报告人简介:刘艳平,男,汉族,1980年1月生,湖南茶陵人。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哲学博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现为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自旋电子学、谷电子学、范德华异质结扭角电子学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ACS Nano、Nano-micro Letters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和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项研究课题。世界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ysics、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审稿人。2017年3月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入职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2017年12月份入选为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优秀人才,2018年5月入选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海归人物(第一名), 2019年1月入选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2020年1月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0年3月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报告内容简介:
迄今问世的绝大多数二维晶体是六边形晶格,例如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和黑磷。根据此前的理论预测,存在一系列由五角形晶格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即使在自然界中,五角形片也是不寻常的。二硒化钯(PdSe2)具有很强的层间耦合和褶皱的五边形结构的电子空气稳定性高的新型二维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导致其具有非同寻常的层相关电子结构以及高度各向异性的面内光学和电子特性。本报告中我们通过偏振分辨吸收光谱法在这种材料中首次实现了线性二色性转换行为。该转换行为在472 nm波长两端的偏振吸收趋势完全相反,具体表现为364 nm和532 nm极坐标中的偏振吸收图恰好相差90°,意味着该材料在垂直x-y轴向上不能同时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另外,这种材料的双光子吸收(TPA)系数(β〜4.16×105(单层)、2.58×105(双层)和1.51×105 (三层)cm / GW)与传统的二维材料相比,分别大了两个和三个数量级。此外,在600 nm的激发波长下,在1-3层PdSe2中获得了巨大的调制深度(as〜32%,27%和24%),而在其他二维材料中则尚未实现如此大的调制深度。最后我们探讨了这种新型二维材料在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
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