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杜焕芳教授莅临我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17日晚19:30,欧博官网法学院于四号教学楼313会议室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交流会。本次座谈会特邀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杜焕芳教授参加,中南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教授莅临与谈,法学院院长张敏纯教授主持,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田兴洪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徐莉副教授以及教师、学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


首先,院长张敏纯对各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学科发展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学科发展情况,希望通过此次座谈,请各位专家学者为我院学科专业建设问诊把脉,就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宝贵建议。

其后,副院长徐莉以“新文科背景下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为题,从法学院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特色、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现实需求、涉外工程法治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三大部分介绍了法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法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从培养导向、知识体系、能力素质、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探索,基于学校工程学科优势提出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随后,黄进教授、杜焕芳教授分别对法学院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指导。黄进教授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家国情怀、深邃的世界眼光、宽广的全球胸怀、扎实的法学根底,熟悉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在此基础上,黄进教授对我院的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两点建议:其一是加强本科阶段的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对国际法的专业、文化、价值认同;其二是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注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对接国际经贸活动,结合学校优势构建特色的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杜焕芳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分析涉外工程法治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和要素配置问题,对培养什么样的涉外工程法治人才提出建议:其一是加强涉外法治相关学科建设,对国际法的内涵进行扩容,在宏观国际法框架下,尤其是针对经贸金融、生态等重点领域,科技、网络等新兴领域,扩容设置更多国际法、涉外法治相关二级学科、交叉学科和专业;其二是打造特色的涉外工程法治教学体系。推动招生改革,聚焦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外语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推进法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国际贸易等相关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储备复合型专门人才。

最后,与会人员就法学院学科建设和新专业申报中的注意事项与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开拓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法学人持续奋斗的目标。新征程上,我院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进一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贡献一份力量。

(文/王昱翔 图/曾宇欣 审/徐莉)